國際氯堿市場呈現三足鼎立 國內西部占先
目前,中國氯堿工業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上舉足輕重的一員,與北美、中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,特別是集中在中國西部的電石法工藝,具有很強的成本競爭優勢
記者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氯堿論壇上了解到,中國西部擁有豐富的煤資源和電石資源,氯堿工業中國特色明顯,曾經備受爭議的電石法工藝經過10多年的發展,技術水平不斷提升,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。然而,要想將競爭優勢保持下去,目前行業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消化掉過剩產能,開發無汞工藝,加強節能減排工作,提升行業內在的競爭力
中國西部:競爭力顯現
“從全球的角度來看,未來最有競爭力的氯堿產區,一個是美國,一個是中東,一個是中國。這3個區域正好分別使?種不同的原料,在美國主要是以頁巖氣,在中東是以天然氣,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則是以煤炭作為原料。”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李軍告訴記者
他進一步表示:“談到市場,肯定要先談到成本問題。我國化工產業發展與中國的能源結構密切相關。比如我們的煤炭資源是相對豐富的,所以可以把以煤炭為原料的氯堿行業成本和美國以天然氣、原油為原料的氯堿行業成本做一個比較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國內煤炭價格大幅度下降,以秦皇島價格為例,每噸價格在500?00元,折算成乙烯為原料的成本相當于每噸950?075美元。其實在西部,很多企業電石、煤炭的成本是遠遠低于這個水平的。而在北美,原油以每桶90?10美元來換算成乙烯則為每噸1000?300美元,天然氣以每百萬英熱4?美元來換算成乙烯則為每噸450?50美元。
“再從電價的成本來講,換算電解單位為成本單位(ECU的成?來進行核算,尤其是西部地區的成本與中東和北美處在一個差不多的水平上。”李軍說
“不過確切地講,中國中西部地區應當是未來很有競爭力的地區,在東部地區比如上海電價要接?.7元,在這種情況下ECU的成本就會非常高。在西部地區電價一般不超過0.4元,假如有自發電的,其成本還不到0.2元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,西部氯堿企業的開工率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,PVC也是同樣的情況。所以從整個開工率來講,也是呈現了這樣一種情況。但總體來講我們的開工率還不是太高,過剩產能的消化對我們行業來講,是未來發展的挑戰之一。”李軍認為
IHS化學咨詢顧問羅家煥也看好中國未來在全球范圍中的競爭力。他指出:“我們看到中國作為燒堿和PVC的生產大國,具有非常強的國際存在感,我們同時會看到能源的變化會決定各個地區的盈利能力。你會看到美國會進一步加強PVC和燒堿的出口,你會看到歐洲正在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,燒堿會在世界范圍內交易,一個地區的情況會影響其他地區,全球化格局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。大家必須清楚,作為一個賣家,不同地區之間是存在著競爭的,比如說東北亞會與美國海灣地區競爭,作為生產廠家不只是和你臨近的生產廠家競爭,而是在世界范圍內競爭。所以我們必須關注成本和可持續發展。從買家的角度來看,買家現在他們可以選擇在美國或者是在中國、日本來采購,他們有更多的選擇。因此,有價格優勢的供應商會贏得更多的買家。
除了成本的優勢,國內強勁的市場需求也是為業內人士所看好的,這也為中國成為世界氯堿行業主力軍營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。李軍認為,中國國內強勁的市場需求是很明顯的。以燒堿為例,從2010年以來,表觀消費增長率幾乎維持在10%以上,今年上半年也超?0%,我們預計今年燒堿消費量的增長有望超?0%。從PVC的角度來看,也是有非常好的市場需求,盡管比燒堿的增長幅度低一點,但近幾年的表觀消費增長率還是?%?%的水平上